【柬埔寨】柏威夏寺:移動的邊界・謎樣的神殿

許多人都以為吳哥王朝就是今日的柬埔寨,這種看法實在太小瞧了吳哥的魅力了,整個東南亞境內遍佈著大大小小的高棉遺址,較為允當的說法為柬埔寨只是高棉王朝的精華區,吳哥只是它的發源地與首都。

高棉是個大帝國,但是從13世紀後高棉進入了黑暗時期,隨著周邊列強國家的崛起,以吳哥為中心的勢力也因逐漸分崩。素可泰、阿瑜陀耶、瀾滄、藍納這些王國的崛起,吳哥慢慢淡出歷史舞台。

吳哥也算躲過一劫,因為瀾滄王國當緩衝的緣故,元朝的崛起並沒有使他遭受波及,當間諜的周達觀所留下來的敵情通報《真臘風土記》,反而成為後代世人研究吳哥文明最重要的史料,沒有之一。

中南半島先後受到印度與中國兩大古文明不同層面的影響,西方人的殖民更是替使國族邊界問題更加複雜。歷史上這裏曾共同存在著許多複數王國,在法國人殖民後瀾滄、阮朝與高棉先後進入了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共同體,在其瓦解後又回歸原本的勢力陣列,並且呼喚已經被遺忘的傳統。

高棉尋回古吳哥的榮光為號召,即便是紅色高棉也未曾破壞國族象徵的吳哥遺址,越南則是在反美後反中的情況下統一兩越,寮國則是建立共產政權後,又以瀾滄王國的代言人自居。而因外交情勢而維持獨立的泰國則是鼓吹大泰民族主義,試圖融合更多的各方族群,吸收國家邊界上的鄰近勢力。

也因此東南亞一直是個充滿當代民族議題的田野寶地,比起已經像是進入「凝態」的東亞,這裏更像是藏著各種奇珍異獸的迦南美地,安德森的《想像的共同體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,我相信在未來20年內這個地方仍會爆出許多令人讚嘆為止的研究。

但在各個近代國家重新喚回傳統以立威信的同時,區分他者的邊界就更加重要,但橫跨中南半島的高棉帝國所遺留的遺址散落各國,柏威夏寺好死不死就座落在柬泰邊界上。

與吳哥其他正方形基地的建築不一樣,他是一座長方形的神廟,入口是在泰國,而神廟主體屬於柬埔寨,也因此被當地人稱作「邊界上的神廟」。

這兒離暹粒市區大概三個小時的車程,很多人會排個一天的時間將柏威夏寺與貢開一起玩,但我們還有個大圈的行程,只好放棄貢開只去柏威夏寺。不過跟人來人往的吳哥城相比,柏威夏寺真的是門可羅雀。山下是售票亭,這裏並不算阿薩帕拉風景區,所以得另外買票,門票10美金。

但買完票不代表你已經抵達,柏威夏寺是在扁擔山脈的背脊上,你可以選擇花5元請當地人騎摩托車載你上去,或花25元坐四輪傳動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