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電影心得]浪人47愁錢中(決算!忠臣藏)

《浪人47愁錢中》是導演中村義洋的電影喜劇新作,其故事背景日本三大復仇之一的江戶時代元祿赤穗事件。赤穗事件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,是武士為主君復仇、展現忠義精神的美談。電影將復仇義舉的每一個細節策劃,用金錢、財政觀點切入,在悲壯故事中加入了各種笑料和財務精算,並把江戶時代的物價轉換成現代金錢價值,讓人們對失業武士浪人的復仇大計,有了經濟層面的全新理。解,解讀出饒富趣味的復仇經濟學。

《浪人47愁錢中》電影海報_可樂電影

前言

《浪人47愁錢中》是中村義洋導演的電影喜劇新作,其故事背景取自日本三大復仇之一的江戶時代元祿赤穗事件。赤穗事件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,曾被大量改作成為小說、歌舞伎、時代劇、電影被持續傳頌,是日本武士為主君復仇、展現忠義精神的故事美談。

本作的切入角度是源自東京大學教授山本博文的《決算忠臣藏》原著,該書的中文譯作為遠流出版《決算忠臣藏:從帳冊史料解讀元祿赤穗事件的真相》,和其他從武士忠義出發的文本迥然不同,從赤穗浪士領導大石內藏助留下、至今仍保存於箱根神社的《預置候金銀請拂帳》中,將圖謀復仇義舉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策劃,用金錢、物質、財政觀點,並把江戶時代的物價轉換成現代的金錢價值,電影在悲壯復仇故事中加入了各種笑料和財務精算過程,讓現代的人們對江戶時期失業的武士浪人們的復仇大計,有了經濟層面的全新理解,解讀出饒富趣味的復仇經濟學。

故事背景:元祿赤穗事件

與赤穗事件有重要淵源的江戶泉岳寺_wikimedia.org

「赤穗事件」是發生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元祿年間,赤穗藩(位於今兵庫縣赤穗郡)家臣47人為主君報仇的攻擊事件,與「曾我兄弟復仇事件」、「鍵屋之辻決鬥事件」並稱日本三大復仇事件。

「赤穗事件」的起因是「松之廊下刃傷事件」。

元祿十四年陰曆三月十四日(1701年4月21日),赤穗藩藩主淺野內匠頭長矩奉命接待從京都到訪江戶的天皇敕使。擔當禮儀指導的高家旗本(註:高家指主掌幕府儀典的名門家族;旗本指沒有領地但有資格詣見將軍的武士)吉良義央,據說向淺野索賄不成(淺野刺傷吉良的緣由沒有明確被記錄,此為史家較接受的說法),因此對淺野百般刁難,淺野長矩不堪受辱,憤而在江戶城內拔刀砍傷吉良義央。

「松之廊下刃傷事件」讓將軍德川綱吉在天皇敕使面前蒙羞,未深究原由的情況下,震怒的綱吉當日便命令淺野長矩切腹謝罪,並將赤穗廢藩,而吉良義央因為未拔刀反抗,沒有受到處分。依當時的律法慣例「喧嘩兩成敗」,在發生武力爭鬥後,不論爭鬥的因由、對錯,對雙方均應施以同等處罰。淺野切腹廢藩,吉良卻全身而退,因此德川綱吉在此一事件的處置疏失,致使赤穗藩蒙受極大冤屈。

赤穗廢藩之後,以首席家老大石內藏助為首的赤穗家臣們試圖向幕府請願,以圖復藩再興,但經過一年過後確定復藩無望,於是在元祿十五年陰曆十二月十四日(1703年1月30日)大石內藏助率領赤穗家臣共47人夜襲吉良宅邸,斬殺吉良義央,將吉良義央的首級供在泉岳寺主君墓前,為主君復仇。之後赤穗義士便向幕府自首,等待幕府裁定。

事發後輿論皆謂其為忠臣義士,德川綱吉將軍原也有意赦免,但幕府最後仍決定命令與事的赤穗家臣切腹自盡,並流放赤穗浪士的親族,而吉良家之後也遭到沒收領地及流放處分。遭流放的赤穗浪士親族經過淺野長矩的正室夫人阿久里姬、出家為尼的瑤泉院奔走,在三年後得到赦免。

切腹的赤穗義士被視為忠貞節義的表徵,其親族家屬被各藩爭相邀請入籍,而未參與復仇的舊赤穗藩武士則受到巨大的譴責,被視為「不忠之臣」,民間甚至拒絕向其出售醬油和味噌等物品以示蔑視,其中有人因此受不了壓力自殺的,也有人被逐出家門、斷絕親緣。

有關赤穗事件整個過程的細節,可以參考維基百科赤穗事件的條目,有非常鉅細靡遺的時程、細節、文本記載整理。

劇情簡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