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ries Van Noten 既冷且熱的時裝詩人

一直想寫比利時時裝設計師Dries Van Noten,也曾想過以這篇來參加「第11名的得主是…」活動,但覺得未必符合要求,又想到另一個更適合的題材可以參加,所以這篇就先獨立發文了。在我心目中,Dries Van Noten肯定是個人最愛的首五位,不過若以客觀條件而言,無論是公司規模、知名度還是銷售量,在高級時裝世界,卻又可能連第21、31名都未輪到他⋯⋯


特立獨行

Dries Van Noten出生於一個裁縫世家,由於家人反對他修讀時裝設計,斷絕其經濟援助,所以他少年時期已一邊上學一邊打工賺錢。1986年,他成立個人同名品牌,乃安特衞普六君子(Antwerp Six)之一。30多年來,品牌一直以比利時安特衞普為基地。

2017年初,我曾撰文指他「一直堅持獨立營運品牌,沒有接受大財團收購,多年來保持低調與專注,不賣廣告,不推出副線,在時裝圈堪稱異數。」當許多設計師品牌都被收歸大財團旗下(如Stella McCartney便先後隸屬Kering和LVMH集團),Dries Van Noten卻是高級時裝界中碩果僅存的獨立設計師,多年來憑一己實力站穩陣腳實在殊不簡單。

他曾在紀錄片《Dries》(2017)中慨嘆:「大型集團變得越來越重要,他們收購小型設計師品牌,(Alexander)McQueen被買下,Jil Sander被買下,Hemlut Lang被買下,整個時尚界都在改變。」雖然,獲收購未必是壞事,資源更豐富,設計師也能更專注創作,但大家少不免會擔心品牌原有方針或會受到干預。

2018年中,Dries Van Noten突然宣佈出售大部分股份予西班牙公司Puig,教許多人感到訝異又擔憂。Puig原本是一間香水公司,曾收購Jean Paul Gaultier和Nina Ricci等時裝品牌。相比起售予Kering和LVMH等上市集團,也許家族經營的Puig會是一個較合適的選擇,而且Van Noten本人仍保留設計總監及主席職位,讓人期望該次收購能對品牌帶來正面(或至少不負面)的影響。

Dries Van Noten 2017春夏巴黎時裝騷(本人攝)

浪漫如詩

Dries Van Noten的服裝設計和表現手法以浪漫見稱。我去過他的時裝騷一次,那是2017春夏季,也是我人生中其中一場最難忘的騷:黑暗的環境裡,天橋兩側放置了一座座由日本花卉藝術家東信Azuma Makoto所創作的巨型鮮花冰磚。由於會場相當悶熱,冰磚一直在融化,水滴在地板上形成一攤攤水,予人生命在消逝、在流動的感覺。

第一位模特兒穿上白衣登場時,現場沒有配樂,只有淙淙的流水聲,之後播放的是日本聲響藝術家池田亮司(Ryoji Ikeda)的《Op. 1:1》,聽來像高頻的電子聲音,帶來的與其說是詩意,更像是襌意。以下是該場騷的Youtube片段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