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77 北京豆瓣书店:一家只卖滞销书的书店

野兽按:十几年前北大附近有许多学术思想书店,除了北大西门的万圣书园,还有北大校内的博雅堂书店和野草书店,其中最奇葩的是豆瓣书店,本来在校内租了一个小平房做仓库式小书店,后来有点钱了又在北大东门的一小区里租了一个房间,商住两用,规模弄大了,又搬到了万圣书园对面,因为价格优势,据说当时让刘苏里兄非常不开心,分流了不少销售额。第四次是直接搬到万圣书园旁边的商场里头,第五次又搬回了万圣书园斜对面,从2004年到2007年,我见证了豆瓣书店的五次搬家,之后我的活动半径就到了北二环的雍和宫附近了。豆瓣书店去了很少了,不知还在不在?搜索了一下,发现2019年GQ杂志还做过一次长篇报道,看来还在。一直觉得店主卿松和余杰长得蛮像的,也都是四川小伙。


作者:陈寿文 提交日期:2006-8-27 3:22:00 | 分类:生活 | 访问量:5787

豆瓣书店的店主卿松和雨虹是我的朋友,我也是他们的大顾客之一,已在他们那购书近千本.当初是在北大周末书市认识他们的.还曾促成过一次沉香书屋和单向街的合作.单向街进门左侧几柜子半价书就是沉香书屋拉过去的。

今年五月他们新开张,第一次过去,那天巧遇了厉以宁和他的夫人过来购书,他竟然找到了一本50年代他读书翻译的一本书,关于赫尔岑的经济思想的一本书.听他的夫人说是他翻译的书后,店主卿松便坚持赠送该书予他.有趣的是厉夫人坚持要给钱,但厉先生在合计钱数的时候忘了加上那本书钱了。我在旁边看着卿松欲言又止的样子,偷偷直乐。

转贴卿松的声明如下

萤火虫小花 (http://chenxiangbook.spaces.msn.com/) 2006年 6月17日 12:04

大家好,我是"豆瓣书店"店主,楼主误会了。小店与“豆瓣网”没有任何关系。我们以前叫“沉香书屋”,也有一个网站,是刚开的实体店。因为注册的时候阴差阳错,将用来凑数的“豆瓣书店”注册上了,而前面的“沉香书屋”等四个店名,因重名反而被刷下啦!

所以,大概是楼主听了一半谈话,误以为是大名鼎鼎的“豆瓣网”。并且在外面的招牌上也没有“豆瓣网的线下书店”这几个字。只有店名、网址(是我们的网址,非豆瓣网的)、特价、真秀购物中心内字样。

这个误会已经在豆瓣网上有一定的影响了,望楼主将日志修改过来,以免更多的人误会。谢谢!

相关链接:http://www.douban.com/group/topic/1115994/
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shizhao/164709541/

首先,我介绍一下“豆瓣书店”。

我们是2005年5月4日开的书店,店名叫“沉香书屋”,是取“沉淀书香”之意。那时候还不是个正式店,只是在北大朗润园租了个五平米的小屋子,堆了几架书而已。但北大有个周末文化市场,每到周末我们都会参加。这样就慢慢认识了一些爱淘书的人,因为他们的支持,5平米的小屋已经太小了。

2005年8月迁到北大西门外芙蓉里小区内,租了个一居。这时有些象样了。但还不是个正式店。主要还是靠每周的北大书市。书铺中只是一些老友过来。

2005年12月,终于,有了自已的网站。网址:www.802books.com

2006年5月初,北大周末文化市场停办,给我们打击极大。故急于找一个正式店面。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店面。

而店名,上面已经说了,是阴差阳错,“沉香书屋”已被注册。让我们很是郁闷,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请朋友另想的三个店名亦被注册。轮到一个当时着急于凑数的第五个名字“豆瓣书店”。第六个是“萤火虫书店”萤火虫是我的网名,由此可见也是临时想的(因为工商有个申请表,一定要真六个名字,不真满就不让交)。当时我们也很是失忘,觉得没有成就感。

#日志日期:2006-8-27 星期日(Sunday) 晴 

评论人:陈寿文 | 评论日期:2006-10-28 10:00

豆瓣书店:精挑细选的学术书店

http://news.bookicp.com 来源:中国图书商报 作者:花港鱼

豆瓣书店原名沉香书屋,位于万圣书园旁边。店长卿松大学毕业才一年多,是个个性开朗的小伙子,书店是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开的。虽然开业才一年有余,书店却已三易其址。先是去年5月4日开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旁,开了三四个月又换到了北大西门外的博士生楼畅春新园,两个地方均十分难找,比造假窝点藏得还好。2个月前,书店搬到了蓝旗营小区万圣书园旁,并改名为豆瓣书店。说起这改名,卿松有点郁闷:“因为和大名鼎鼎的豆瓣网重名,很多人以为我们是豆瓣网的线下书店。其实小店与豆瓣网没有任何关系。因为注册的时候将用来凑数的豆瓣书店注册上了,而前面的沉香书屋等四个店名因重名反而被刷下了。这件事在豆瓣网上已经引起了一番讨论。一些网友认为我们是冒牌货,甚至有人说我们很无耻。其实我们的顾客群在我们还叫沉香书屋的时候就已经存在,而且在我们的顾客群中,有60%的人并不知道豆瓣网。对于网友的说法,我们也感到很无奈。”

搬家后,借着万圣书园的人气,书店的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。“你们两家都是卖学术书,万圣对你们的生意难道不会有影响吗?”“不会,我们是互补的。”“怎么个互补法?”“万圣卖的都是新书,我们卖的都是旧版书,也就是特价书。逛完万圣的人都会到我们这儿再来转一转。”

听到特价书三个字,我的心就往下一沉,看来我是找错书店了。因为特价书店一般不在个性书店栏目考虑范围之内。然而卿松还在继续说着:“豆瓣书店的书大多是已经出版两年以上的书,主要是来源于在北京的出版社的积压书。”记者仔细看了一下书店内的图书,多是社科文艺一类的书籍,品种偏重于严肃的学术方面。例如《文化的政治阐释学:后现代语境中的詹姆逊》,翻了一下出版年月为2000年。其中也不乏一些出版年月较近的书,如《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(世界汉学论丛)》2005年出版。

“那么你们和一般的特价书店有什么不同吗?”卿松回答说:“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对图书的选择要求很高,要花很多力气在这些积压书中选出好书来。有时候在一大堆书中只能选出几本好书。”大概是感觉到了我对特价书的成见,卿松反问我说:“你买过特价书吗﹖”“我……买过啊。”

“那你应该知道特价书中虽然很多是烂书,但有些书是非常好的。特价书不是盗版书、烂书的代名词,我也讨厌烂书。豆瓣书店的特价书只是因为长期积压有些磨损的旧书,或者是因为太小众而没有卖掉的书,内容是绝对有生命力的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到不打折的书店买书还是有点贵的。我开这家店的初衷就是希望读者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好书,让读者不在书价面前望而却步,让读书更加平民化、生活化。”

卿松说他希望能开一家像纽约的史传德书店那样的书店。史传德书店被誉为世界最大的二手书店,共有十一层楼,总藏书量高达 250 万册,光店员就有 185 位,是纽约市的地标之一。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采购特价书,所有的平装书至少打七五折,精装书则降30%以上。“豆瓣书店还刚刚起步,现在的书还主要是来自北京的出版社的积压书,但以后我们将更多地与外省的出版社联系。”

在开书店之前,卿松曾经在风入松书店做过一段时间的兼职,主要是负责全店的主题书展。他说:“主题书展是想通过书来表达一些东西,来表达书店关心的东西,专题的好坏可以反映书店关注的问题,同时也展现书店的品格。”豆瓣书屋虽然不大,但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小型主题书展作为点缀,营造购书氛围。因为书店的主要顾客群是周围大学的学生和老师。除了依靠书店自身的网站宣传外,卿松和他的朋友们还经常在大学校园论坛上发帖子。

豆瓣书店还设置了一个代卖区,读者可以把他不想要的图书放在这里代卖,由读者自己定价。现在已经有不少读者把书拿到这里卖了,大多是北大的知名教授。在他们提供的书中,豆瓣会选择适合书店风格的图书上架,目前代卖区的书已经有四五百本。卿松说希望不仅能将豆瓣书店变成一个淘书的地方,也成为读者交流的场所。今后书店还将举行“换书会”等一系列“以书会友”的活动。